找到相关内容529篇,用时8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

    是假名、假号,唯是名字,而。这样,世间一切法也是如此,唯是假名、假号,唯是名字,而。不仅世间法,一切出世间法,所谓“戒定慧,解脱知见事,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、声闻辟支佛、菩萨、佛、一切佛法”(诸佛之法),但为假名、假号,所谓唯名,而。这些世间出世间法的有性,引文用“影响野马芭蕉幻化”等譬喻来说明。“影&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474009.html
  • 问:生活中如何修学《阿弥陀经》中所说五根五力、七菩提分八圣道等法?

    慈悲开示方便法门,帮助众生伏断烦恼。我等众生须依教奉行,方得利益。四、法念处(诸法无我),佛教阐述一切法(事物)皆因缘所生,无自性(无,因缘和合而,因缘散灭而无)。我亦是五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和合而,散灭而无,不应执着,需借假修真,成就大我。此大我是法界同体,是诸法实相,是缘起性空,是真空妙,是究竟涅槃,不知此理,佛果不证。 (二)四正勤,又作四正断。(1)已生恶令永断。(2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4877806.html
  • 境遇中把握“第一念”:修持用功的有力着手处

    的理论和行为规范,都强烈执着自己的观念,与自己看法观点一致的就容易接受,反之则常于心念中排斥拒绝。哪怕在与自己无关的范畴内、甚至只在一些的作品中人物也较强的喜好,并加上自己的意愿,难一个万法...代替了理论和平素的行持。所谓:“三岁娃娃说得,八十老翁行不得”。   所以说真能于一切时一切处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是一件易事,贤或真修得一定境界的人实难行之。我国古语就大隐隐于市、小隐隐于野之说,...

    传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55181846.html
  • 浅谈慈悲心

    容易叫醒。这时,我们就很容易地想到,他梦中所见的,明明就是虚幻而的东西,但是他的痛苦却又是如此真切,如此深刻。菩萨眼中所见到的众生,沉溺在苦海中便是如此的情况。   因此,菩萨并非见到了真实的...种种感想,他变老了、变瘦了,或者是变胖了等等。总会把他当做是固定的个体,而只是瘦弱或肥大。似乎这个人的本身,是一定的,不会甚么变化的。因此,我们对于众生,总是执著于各自皆他的自体;人人此观念...

    继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492058.html
  •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

    相似之处。正因为如此,魏晋清谈之风扶摇而起,论无说,玄学对本体的探讨也是大势所趋。僧肇“欲言其真生;欲言其无,事象既形。象形不即无,”的不真空论,无疑是借玄学...本无者,情尚于无多,触言以宾无。故非有,即无;无,无亦无。寻夫立文之本旨者,直以非有无非真无耳。何必非有无此无无彼无。此直好无之谈,岂谓顺通事即物之情哉。   第一段是针对心无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993674.html
  • 佛教的创建及其发展

    上座部直接分出的最大一部是说一切部。上座部(以说一切部为代表)和大众部在教义上较大差别。   两部的主要差别是:   ①对法(事物、存在)的认识。大众部认为“过去未来,体”、“现有体用,...法体恒”、“三世”,被称为我空法论。   ②对佛陀的认识。大众部认为生灭于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而实身,佛陀的实身是积累极长期的修行而成,他有着无际的寿命和威力,所说一切言语为随机说法,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4496564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66)

    适合你?为什么? 887、佛陀在《大念处经》中如何说明我?这些道理对你何启发? 888、请以比喻阐述抉择人无我的几个过程。请结合你的体会具体说明。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! 顶礼...真实的我并不存在。”听了这番道理,离婆多豁然大悟,顿证阿罗汉果。 佛陀在《大念处经》中也讲了几个比喻,说明我、只是聚合。第一个是:以前个屠夫,他把牛杀了分成多块后,坐在街上卖肉,这时候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4554725287.html
  • 中观宗关于“安立业果”与“名言中许外境”的问题

    离心外境,不论是粗色还是极微,在唯识师看来都不具备“所缘缘”的条件。唯识师说“所缘缘”的条件二:一是要具体的东西,二是要为识能见得到而带起彼相的东西,粗色境不是体,极微识可能见,前者缺“缘...证明内心是呢?为什么用同一的梦例,对外境则说,对内心则说是。?  复次,内心的生起,一定要有所缘的境界,心是不能无所缘境而独起的。这原是唯识宗的一条定理。试问:梦中能见各种外境的心,既然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845553.html
  • 读辩中边论

    能生起计执,故说它是“”。但此漏的心心所法是染分依他,如其显现生起,,故说它是“虚”;是颠倒错乱,故说它是“妄”;因此总说三界漏心心所是“虚妄分别”。此虚妄分别虽是颠倒错乱、显现真,但...系缚解脱俱不得成;以无染可断、无净可证故。如本论第五颂说“虚妄分别性,由此义得成。、全无;许灭解脱故。”这颂承第四颂说的“境无故识无”的道理而来,以成立虚妄分别的识虽真实,但亦全无,因为“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347984.html
  • 唯识

    依其能生种子及所变相分,假说内六处外六处。说离识心外,别眼等色等。若了知六识从内六处外六处和合生,唯眼能见乃至唯意能知,都无常一主宰之见者乃至知者,即能悟入有情无我,由知唯有根境识等无我故。此...梦境唯心。而现觉了时,于所取境,不知唯识。答云,如梦未觉,不能自知梦心所见定,觉时方知,现觉了时亦然,未得真觉,恒处生死长夜之梦中,不能自知所取境定。至得真觉之时,方知先生死梦境,一切皆是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2148081.html